Web Title:113 學年度 母語日網站113 學年度 母語日網站

Over View

本土語言實施計畫

本土語言教學計畫

母語日活動

自製本土語言媒體

情境布置

特色活動

校外參賽得獎紀錄

社區資源

多元的教室風景

永康地名由來

1. 埔姜頭:
永康在早期稱為「埔羌頭」,來源是明末清初的日本正是戰國時代,武士所用鎧甲多為鹿皮,台灣是主要供應地,漢人以米、鹽等民生品從事商業行為,向平埔族人換取鹿皮輸往日本,鹿肉做成乾脯輸回大陸。在閩南語中,「埔」是平地的意思,「羌」是鹿的一種,體積較小,「頭」是靠海邊或水邊的岬角,「埔羌頭」即是靠近海邊平地有鹿群的地方。 
 

 2. 篦麻園:
分大、小二庄,大庄在東,小庄在西屬現今埔園里。篦麻,一年生草本,莖高八九尺,中空如竹,葉,大呈楯形,掌狀分裂,秋天開花結子。種子可搾油,藥用為瀉劑,工業用為機械油。此二莊均以產此作物,故名。

 
3. 埔仔庄:
在篦麻園北,以地多草埔得名,為永康火車站前的村舍,屬現今埔園里。

 
4. 烏鬼橋:
烏竹里近縱貫鐵路處,即為烏鬼橋。原意是指跨蔦松溪之橋,為荷蘭殖民政府所築。與開元橋大橋小橋齊名,均為當時臺南府城往北行之重要孔道。明鄭時期並曾派兵屯駐於角宿(角秀),護衛此一陸路孔道。由於是荷蘭人利用其所捕捉的非洲黑好奴(烏鬼)所築,故名為烏鬼橋。

 
5. 部 後:
日治時期尚無村里,為一農業區。民國五十七年土地重劃後才形成一新社區,原屬南灣村,現今因人口多,再從南灣村分出形成崑山里,所以部後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崑山里,崑山里內的四個舊地名:「窄巷仔」、「鯽魚潭」、「潭底」、「漁寮仔」。

 
6. 潭 底:
在道光三年七月,台灣南部遭暴風雨侵襲,曾文溪改到入台江。大量泥沙淤積於台江中北部,阻礙鹽水溪入海溪道。於是溪水直衝蔦松溪,再大量流入鯽魚潭中,沖毀現在仁德鄉中華醫事技術學院東側虎仔山分水嶺,使潭水改向南流經三老爺宮溪、二層行溪入海。此後千頃水潭、盡成良田。目前只剩昔日潭心所在的崑山科技大學內,尚存小湖(崑山湖),仍題為鯽魚潭,附近亦有「潭底」此一地名之說。

 
7. 窄巷仔:
​凌霄寶殿廟址舊稱「窄巷仔」,位置座落於永康市南灣里南灣街路尾,廟向坐東朝西,在日治時期,前往二五崙(現在的網寮里)進入臺南府城必經之地,昔日寶殿周圍盡是竹林而非常隱密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,美機猛烈轟炸臺南地區之時,附近許多居民紛紛逃至此地掘洞避難,為當時最佳避難之所。「窄巷仔」當時只有幾戶人家,北邊有一條崎嶇不平、幽靜的小徑,就是現在的崑山里國光五街,路寬大約不超過三公尺,牛車只得單道通行,在行駛中遇到牛車來往,輕車被迫讓路,非駛進田間不可,不僅如此,若騎腳踏車遇到同一情況,麻煩更大,因牛車道兩軌被車輛壓得很深,人行道僅約二台尺寬,空車容易換車道,若載貨物,非卸貨扛起來換車道不可,這是窄巷仔早年環境真實故事。